南京殡仪馆三位“天堂摆渡人”退休,讲述40年职业生涯荣辱和“潜伏”

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: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接运逝者,为逝者修复容颜化妆更衣,引导生者与逝者告别,将逝者送入另一个世界,日夜守卫着逝者灵魂的守墓人,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殡葬职工。多年来,殡葬职工因与“死亡”接触,而被大众“隔离”。近日,南京市殡仪馆夏开宝等三位老职工即将退休,本报记者走近他们,了解他们在不平凡的岗位上收获的平凡人生。

40年“潜伏”殡葬岗位,如今光荣退休

早上5:30,江宁。夏开宝起床洗漱后,去小区散步。他前两年得过一次大病,在医院里躺了很久。病后脸庞消瘦了,头发变白脱落,但精神依然矍铄。8:30,他在衣柜里挑了好一会儿,找出一件蓝色的确良短袖衬衣和藏蓝色西裤。今天,南京市殡葬处要为他个另外两名老殡葬职工举行退休仪式。

早上6:40,河西。已届花甲之年的杨买完菜做好早饭,把还在上中学的儿子叫起来吃早饭,随后把孩子送出小区门口,目送他往公交站台走去,回家收拾屋子。一个多小时后,换上鹦哥绿休闲T恤,一条浅蓝色的牛仔裤,搭配着绿色球鞋,哼着小曲出了门。

上午8:30,水西门大街。老陈蹒跚着脚步,从小区散步回到家,他因糖尿病引发脑梗,一度卧病在床,如今正在复健期。今天,他穿了一件粉色条纹T恤,在爱人和女儿陪伴下出门。“他身体刚好转,一个人出门我有点不放心。”老陈的老伴说。

上午9:20,大周路南京市殡葬管理处门口,三位老伙计碰面,一起向殡仪馆会议室走去。

一推开门,掌声雷动!“祝你们退休生活愉快!”三个小伙子将三捧鲜花献给三位退休殡葬前辈。老夏、老杨呵呵笑着,颤颤巍巍的老陈,悄悄抹了一把眼泪。三位老伙计都出生于1959年,今年恰值他们退休。为感谢在特殊岗位上奉献了一辈子的老殡葬人,南京市殡葬管理处特别为他们举办“我们共同奋斗的幸福时光”集体欢送会,并完成殡葬岗位与年轻员工的交接仪式。

殡葬大师参与系列惨案救助

40多年职业生涯,老杨当过接运工、火化工;老陈做过后勤、化妆工、接运工;老夏则基本把殡仪馆所有的工种都尝试了一遍。刚入行时殡仪馆条件有限,他们创造条件不断钻研、揣摩、练习,用真情慰藉逝者家属,用技艺弥补创伤,用汗水赢得尊重。

获得“殡葬大师”技术称号的夏开宝,因技术精湛,经常赶赴南京郊县和周边城市进行技术援助。2014年11月,民政部颁发“夏开宝技能大师工作室”牌号,他成为国家级殡葬大师,把殡葬职业水准做到了塔尖上。南京近年来发生的重要灾难事故,都有他和团队的默默付出:“7.28空难”、“汤山投毒”、“东方之星沉船事件”、“昆山爆炸案”……这些事件的善后处理,要求特别高,且难度也特别大。2015年6月“东方之星”沉船事件发生时,56岁的夏开宝依然在第一线。

“后来的几年,身体不允许再做遗体整容这类高强度工作,我就利用多年的经验和技术传帮带,让孩子们快快成长。”最近几年,他通过对职工们培训,手把手指导化妆部职工提升日常整容化妆及塑形防腐等技艺。

在特殊岗位工作,儿子邻居都不知

作为传统殡葬员工,老夏、老杨、老陈多年间绝口不提自己的职业,从不与人主动握手,逢年过节不串门、不参加聚会。老杨说和朋友介绍自己在民政部门上班。有个邻居以为他在婚姻登记处,问他结婚登记事项,让他哭笑不得。甚至他儿子也不知道父亲到底从事什么职业。“怕周围同学用异样的眼光看他。”老陈的朋友圈本来就小,每年过年也很少去亲戚家拜年。曾经有位电器老板,知道了他的职业后,执意不卖给他已经选中的,“连说这样做不吉利。”殡葬职工同时还要承受来自逝者家属的不理解和不公正待遇,一些工作人员遭受家属殴打责骂,也不是一次两次。

这种“隐姓埋名”的付出,在殡葬行业十分普遍。夏开宝因被多次报道,渐成“名人”。他忘不了有一个邻居小伙子笑眯眯地喊他:“夏叔叔,你真棒!”让他感慨万千,对入殓师这份职业格外尊重。他说,40年的职业生涯,他们早已没有职业畏惧感,工作时淡定平静,内心很超脱。“遭遇过社会歧视,也接受过家属感激涕零的握手。”

退休告别仪式上,三位老殡葬员工感慨地说:殡葬师这个职业位处“天堂渡口”,接驳生死边界。有需要的地方就应该有人站出来做,他们做了,就心宽了。

从青丝到华发,从十八九岁风华正茂到如今年届花甲,从清凉山—石子岗—大周路牛首山下,几位殡葬员工见证了南京殡葬事业的发展变迁,伴随着殡葬改革的步伐,洒下一路汗水,留下一路荣光!

发表评论